第135章 推演_长生从锦衣卫开始
笔趣阁 >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> 第135章 推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5章 推演

  第135章推演

  大军驻扎之地,乃是位于山西与山西接壤的吕梁县,临时大营依山傍水,虽算不得上好扎营之地,但仓促之下选择,倒也还算不错。

  扎营这道程序,在勇卫营已经开展过不知道多少次,一切的一切,早已是形成惯例,各司其职,井然有序。

  中军帅帐之中,那一副大明乾坤图依旧是高高悬挂,亦是早已彻底占据李修整个视野。

  距离陕西可谓只有咫尺之遥,就不过百余里距离的延安府,就有大股叛军肆掠,可李修的注意力,自始至终,都未曾有太多放在那些所谓的贼军之上。

  一如往常,目光再次定格在京城以北的蓟州镇之上。

  尽管他未曾亲身去过蓟镇,去过边关,但现在,他已然可以在脑海里模拟出蓟镇的每一处城关,每一处要地!

  历史上后金那条破关而入的路线,李修更是烂熟于心。

  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,李修已经不知道在脑海里推演了多少次。

  也正是如此,李修的期望,亦也是越来越低。

  在最开始,他是有想将历史改写,甚至断绝后金绕路入关的可能性。

  而想要这样,那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,那就是大明,要对蒙古各部,有极大的影响。

  蒙古不定,努尔哈赤纵使有天大的胆子,也不敢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,绕路破关。

  可显然,在这数月时间里,随着皇太极对蒙古的征伐,原本在大明与后金之间摇摆不定的部落一个个被后金平定,而大明朝堂却因天子驾崩,新天子登基,党争不休而毫无作为,这一点的可能性,已经趋于无!

  可以说,至如今,后金绕道蒙古,征伐大明的前期战略准备,已然基本完成。

  李修的期望,自然就此破灭。

  而若无法断绝敌寇入侵的可能,那,正常情况下,要做的,自然是御敌于国门之外。

  大明九边,本就是为防御边疆祸患而设立,而如今,纵数大明北疆祸患,自然是后金为首。

  如此之下,才有了辽镇的特殊地位。

  当然,若是单纯对京师而言,除了辽镇外,还有蓟州镇与宣府镇,两者互为京师咽喉重地,拱卫着京师,护北地安宁。

  而这两者,若是单对后金而言,蓟州镇,无疑是重中之重。

  所谓守辽必守蓟,便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之时,所定下的章程。

  而如此说法的最大原因,就是因为一旦有寇自蓟镇入,那便可直接切断华北与辽东的联系,使得辽东之师,瞬间化为孤军。

  当然,这种可能性,很小很小,毕竟,大明其他各地大军也都不是瞎子。

  不过,从此也可看出,对困守辽东苦寒之地后金而言,在辽镇难破的情况下,蓟镇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这一点,李修自然不会认为朝堂百官,会都看不出来。

  而且,还是在自己那一封奏本几乎将一切论据都诉说清楚的情况下。

  只不过让人无奈的是,纵使事实摆在面前,很多人,也是选择性忽视,亦或者抱有极大的怀疑审视之态。

  更别说,如今的朝堂,自天启帝驾崩后,就是暗潮涌动,而登基不久的朱由检,却根本没有根基去压制住这种情况。

  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这种党争之中,通过平衡之术,一点一点的累积根基,培植力量。

  纵使有小部分有识之士,可在这党同伐异的大势之下,也难有丝毫作为!

  家国家国,家在前,国在后!

  国家大事,在个人与朋党的利益面前,不值一提!

  这便是如今大明朝堂的普遍现象。

  就好比李修上奏的那封奏本上,应对后金绕道破关的最直接方法,那就是加强改善蓟州镇军备。

  事至如今,朝堂虽有就此事商议,但一旦牵扯职位变动,粮草军饷这些问题后,商议就成了无止尽的扯皮。

  一直到现在,也是雷声大雨点小,如今东林与阉党纷争再起后,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,仅有的雷声也都没了……

  至如今,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可能性,也已然趋于无!

  毕竟,如今蓟镇的情况,李修还是无比清楚的。

  粮饷长期拖欠,兵将素质低下,士气军心近乎于无,要塞城防年久失修。

  再加之长期驻边的原因,更是少不得捞偏门,如此更是与蒙古草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……

  如此模样的守备重镇,又如何能担负起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任!

  至如今,李修已经没了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
  他想要做的,就是如何让后金,在这场战争中损兵折将,而非历史上堪称大胜的潇洒离去!

  而想要达成这一切,他所能倚靠的,只有勇卫营。

  当然,这其中,也少不得朱由检的支持。

  但,对于这场战争而言,朱由检能够提供的支持,微乎其微。

  毕竟,朱由检登基时间太短,徒具天子名义,对朝堂,根本没有太大的话语权,目前的朱由检,在朝堂之上,更多的,是在观政,而非施政!

  事实上,每一个继任天子登基,在最开始,也是处于这个阶段,当然,若是那种当了太子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,嫡系力量遍布朝野的那种,自然不同……

  当然,某种程度上,朱由检的全力支持,对李修而言,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要知道,事至如今,纵使有李修那一封奏本的提前预警,朝野上下,对此事的态度,也大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。

  但朱由检,自奏本至其手中,其深信不疑,且毫无保留尽其所能的支持,才是李修最大的底气。

  说来也可笑,在以前,李修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,他所做的一切,也不过都是为了自己能在这个时代,更好的立足,甚至,他日天变,染指神器。

  可造化总是如此之弄人,让他遇到了朱由检,更造化弄人的是,因他的到来,朱由检竟提前登上了天子宝座。

  一步一步,便走到了如今这个程度。

  尤其是自朱由检登基以来,近乎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倚仗,着实一点一滴的改变了李修的诸多想法。

  君不负臣,臣亦不负君。

  不乱世争雄,问鼎神器的话,那若能达成一段力挽狂澜,君臣不负的佳话,亦是不错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e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e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