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6. 146 反向朝贡?_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
笔趣阁 >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> 146. 146 反向朝贡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46. 146 反向朝贡?

  通过郑和几次大规模的下西洋,宣扬大明国威,来给大明“纳贡”的国家越来越多,巅峰时期多达148个国家来明朝贡。

  是中国历史上朝贡最多的一个王朝。

  来明朝的这些贡国必须带贡品贡,比如香料、琉璃、珊瑚甚至还有长颈鹿等明朝没有的动物。

  除了以上所说的“正贡”外,他们还会带附加的货物,且他们带的这些附加的货物数量往往是“正贡”的数倍。

 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。

  天幕的画面出现万朝來拜的宏大场面。

  这恢宏的音乐在唐朝时也出现过。

  直播间那头的嬴政还有李世民他们听到熟悉的音乐,自认为明朝应该和唐朝一样。

  “万朝来贺。”秦始皇嬴政重复道,这四个字再次激发起了嬴政的野心。

  他也想见识见识万朝来贺的场面。

  宋。

  赵匡美听到大明竟然有148个朝贡国家,不禁感叹,“人家大明朝贡,咱们大宋岁币,唉”

  赵匡胤

  明殿

  朱棣听神迹说大明是历史上朝贡最多的一个王朝,内心不由自豪起来。

  “壮我大明国威”朱棣声音微微颤抖,看出此刻的他十分激动。

  这天下盛世,他,朱棣对得起大明的江山

  朱棣最大得心病就是怕自己被后世诟病,所以才疯狂的努力,想做一位雄君,即便后世对他多有所耻,也不会苛责。

  朱棣这情绪刚起来,恢宏的音乐骤停。

  不知大家是不是感觉不对劲,带着附属品比朝贡还多,这哪里是来朝贡的,分明是来做买卖的。

  没错,朝贡就是通行证而已,他们的确是来做买卖的。

  不过这个买卖却不是和百姓做,而是跟明朝政府做。

  这些东西由明政府定价,然后购买,说白了就是换种方式给来朝贡国家钱。

  人家好不容易来一场,为了体现大国风范,自然要满载而归。

  听到这,朱高炽不由的叹了一口气,长长的叹了一口气。

  完全赔本的买卖,每次见到番邦国来朝贡,他爹朱棣是觉的有面高兴,而在朱高炽眼中,这些人就是来打秋风的。

  关键,他们大明也不是那么富裕。

  咱们来看看明政府是如何定价这些附带的货物。

  为了彰显国威,体现大明的宗主国地位,往往将贡国的货物翻高几倍,甚至是好几十倍。

  举个例子,日本的腰刀,若放在市场上交易是三贯钱,但是明朝给出的收购价格却是十贯钱。

  再比如胡椒的市场价每斤三贯钱,但是明朝给出的收购价高达十倍。

  乌木的价格更为夸张,市场明明每斤500文,但是明朝官方定价却高达40贯。

  除了价值差异外,许多番国进贡的东西虽然属于稀缺之物,但说实在的真的什么用处没有,比如进贡的狮子、长颈鹿只有观赏价值。

  朱高炽不由点头,想起那脖子长长的动物,不能下地种田只知吃草木,有什么用

  “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么”朱高煦惊呼,关于朝贡的事他原本只知道特别有面,不想面子是建立在撒钱上。

  怪不得一个个都争着抢着来大明朝贡,让谁谁不来。

  宋

  “这和咱的岁币差别也不是很大吧只是比咱们大宋有面子些。”赵匡美道。

  “大明的皇帝不至如此。”赵德芳觉得如此宏韬伟略的大明皇帝朱棣定不会只为了面子。

  就像神迹之前说的,明太宗朱棣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定下战略,震慑了帖木儿帝国。

  如今又不惜下血本让万国来朝,怎么可能只为了面子工程。

  虽然前期明朝是赔本的,但只要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贸易体系,还怕赚不到银子。

  “瞧你对大明皇帝如此自信,你对你爹都没这自信。”赵匡美以开玩笑的口气道。

  “父皇自然也是极其厉害。”赵德芳朝着赵匡胤,一脸真诚。

  不说以前他爹怎样,如今他爹决定是一代明君

  除此之外,明太宗朱棣还会给这些进贡的藩国回赐铜钱。

  例如永乐四年,明太宗朱棣就给日本的国王和王妃赐铜钱15万贯,来的使臣也会赐予他们铜钱万贯。

  综上所述,来明朝进贡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,像倭国日本当年为了争向明朝进贡,内部的两波势力都打了起来。

  路人甲:明太宗朱棣在军事上的才能怎么不分到经济头脑上。

  路人甲:这哪里是万朝给大明上贡,明明是大明给万朝上贡。

  朱棣

  此时,国库的账本也呈了上来,平日这些都由朱高炽一首掌管,朱棣基本不过问。

  朱高炽做的不错,总之没让朱棣这个当爹的缺过银子。

  说完了朝贡体系,咱们再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开销。

  首先是造船的费用,如此吃水的海船需要从云南等地运输大的木头,且还需要大量的生漆等来处理木头。

  之前咱们也说过大明的漕运,经常堵塞,可想而知运输大宗木材不但加重了漕运负担,同时又增加了造船成本。

  如此算下来,一艘船的成本起码要四五千两银子,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。

  出海之后,每日的瓜果蔬菜的开销,两万多号人,怎么不得两三万两银子,还有出海官员的俸禄。

  一共下了六次西洋,上述成本就得四五百万两银子。

  “有这么多”朱棣边听神迹所述边看账本,心底越发的沉。

  大明的国库似乎不是他想的那么充盈。

  或许郑和头几次下西洋是赚钱的,但随着明朝的朝贡制度的展开,众番国一起到明朝上贡。

  郑和下西洋赚的钱开始弥补面子工程的窟窿。

  拿一件事情举例子,便能看出后期明朝国库不容乐观。

  之前咱们说了明朝用高价收购了许多香料,这东西刚开始的确是物以稀为贵。

  随着朝贡制度展开后,明朝堆积了大量的香料,香料又不是什么硬通货,流转不了等同废物。

  于是朝堂想了个好办法,把压力转移到大臣身上,在大明会典中有这么一句话“今仍以胡椒苏木;折两京文武官俸钞。”

  用胡椒和苏木等积压的货物给臣子们发工资,明朝的大臣俸禄本来就不多,这下好了,大部分还换了胡椒、苏木这些无用的东西。

  为了养家糊口,臣子没有办法,只能拿东西去变卖,市场下一下涌入了大量的胡椒和苏木。

  如此让胡椒和苏木再次贬值,而朝堂仍旧以数倍的价格从贡国买。

  “这缺德主意是谁想的大哥你么”朱高煦问朱高炽。

 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,不这么干怎么办,总得开源节流,不然哪里来的银子北征,哪里来银子迁都

  朱棣一页页翻着账本,眉头渐渐加深。

  结果省钱的是朝堂,倒霉的却是明朝大臣,可想而知,这些大臣心里是何其怨恨。

  这便是让朱高煦决心停了下西洋的第二个原因。

  “怎么就第二个原因了,第一个原因是什么”朱高煦问神迹,他的心里话以弹幕的形式发了出去。

  明明他听的相当仔细,一字一句都没拉下,怎么还是错过了第一条原因,神迹说了么

  “对呀,第一条原因是什么”朱高燧也跟着问,他也没听神迹说过。

  “是吧,神迹没说吧。”朱高煦一看他三弟也没听到,更加笃定神迹没说。

  一旁的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二人同时叹气,合着神迹刚刚分析了那么半天,对牛弹琴了

  让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么一问,乐瑶有一瞬间的失忆,她刚刚唠嗑的时候没有说第一条原因么

  第一条原因当然是下西洋赔钱,虽然面上是赚了,但是加上明贡体系,赚的不如赔的多。

  朱高煦和朱高燧点点头,原来第一条原因竟是这个。

  第二个原因就是方才说的,被坑惨的臣子们的集体反对。

  朱棣在的时候还好,众臣不敢言,毕竟之前建议迁都的那个臣子已经被处死,谁也不嫌自己命长。

  等着朱棣驾崩,朱高炽登基,这些臣子立马上谏,请求取消下西洋之举。

  朱高炽与明太宗朱棣不同,他以仁厚为策,刚登基的时候就平反了当年靖难之役中明惠帝朱允炆的旧党。

  从明仁帝朱高炽的谥号就能看出,他受文臣拥护,说直白点,听文臣劝。

  “和宋仁宗那个庸君一样”赵匡美一看到仁字就想到他们大宋的宋仁宗,文臣心中最向往的帝王。

  分析也分析完了,咱们来总结一下,郑和下西洋在政治层面上还是有很大意义的,但后期的确是拖累了明朝的经济。

  朱高煦:那谁对谁错

  朱高煦就想知道答案,是他爹对还是他哥对。

  从后来西方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,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闭关锁国而亡。

  大航海之策无疑是对的,这点明太宗朱棣比明仁宗朱高炽有眼光的多。

  听神迹说自己错了,朱高炽心中再次波动。

  朱高炽:大明已无力维持航海下西洋。

  路人甲:怎么不能维持,明明是明朝的帝王不行。

  这点还真是,明明大明王朝武德充沛,毕竟是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的王朝。

  但是老朱家似乎没一个懂经济的

  朱棣

  朱高炽

  朱瞻基

  既然已经讲到郑和下西洋,咱们就着这个话题来讲讲明朝混乱的经济。

  第一个被穷死的王朝。

  朱棣

  朱高炽

  朱瞻基

  “穷死一个王朝还能穷死”赵匡美惊呼道。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i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i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