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8章 归不归_满唐华彩
笔趣阁 > 满唐华彩 > 第268章 归不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8章 归不归

  李腾空低着头,捏着手指,道:“是我太任性了,害你生病。”

  “你还怪见外的,我们之间不至于因这点小事觉得过意不去。”

  李腾空偷偷撇了撇嘴,心中埋怨他又不属于她一个人,惹得那么多小娘子着急,当然会要见怪。

  薛白问道:“你们打算明天走吗?”

  “嗯。”

  “我既病了,能否多留几天?”薛白道,“嗯,我是怕病情有反复,你毕竟医术高超。”

  李腾空前一刻还在过意不去,听了这句话,忍不住笑了一下,道:“明明就病得很轻,都没发热。”

  说着,她一抬头,不小心与他四目相对,眼眸都亮晶晶的。

  这小小的欢喜姿态其实已经是对薛白那问题的回答了,他却还是问道:“那能多留几天吗?”

  “我想想……”李腾空犹豫了一下,应道:“那好吧。”

  之后她才想起要摆出仙风道骨的架势,补充道:“风寒虽小,万一加重了却是不妥,毕竟,我医术还不错。”

  “多谢。”

  薛白遂笑了一下,李腾空有些不好意思,假装整理衣袖,最后没忍住,抿嘴也笑了出来。

  虽没有做更多,两人都觉得开心。

  ……

  等开心的时光过去,薛白再看杨国忠的信件,脸色就再次严肃起来。

  如今杨国忠还是视薛白为杨党智囊、十分倚仗,信上的内容很多。

  他先提了他已将收到的证据递给圣人,奈何圣人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与此有关……这在薛白的意料之中,毕竟上眼药不是一次就有用的,无非是给李林甫施加压力。

  重点在于之后的内容,杨国忠再次提到他如今主管太府,眼看关中粮仓存粮充足,建议改天下租赋为轻货运到太府。

  所谓“关中存粮充足”是建立在和籴的基础上的,和籴原本或是惠民之策,被用至这种地步已是祸国殃民了。更让薛白生气的是,杨国忠还在这个过程中与王鉷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。

  杨国忠在信上问薛白,是否借着安禄山这些把柄,干脆把王鉷也绑上去一起除掉得了?

  乍看这信,蠢。

  仔细一看虽还是蠢,薛白却试着从中分析出一些原因来。

  一方面确实是王鉷挡杨国忠的前途了;另一方面,只怕也是李林甫许诺了杨国忠一些好处,此人短视而贪鄙,登到这个位置就已经德不配位了。

  沉思良久,薛白提笔开始给杨国忠写回信,措辞已经严肃了很多。

  “如今朝中局势,助李林甫除王鉷则唇亡齿寒,攻安禄山则坐收渔翁之利,断无犹疑之理……”

  之后,他还给杨銛又写了一封信。

  好在如今他还能压得住杨国忠蠢蠢欲动的心思,且长安还有杨銛在,当能镇住局面。

  处理过这些事,薛白裹了裹身上的薄毯,微微自嘲。

  他嘲自己情不自禁地与李腾空接近,这边却还在与李林甫勾心斗角。

  话虽如此,他至少能做到公私分明,绝不至于因一点私事而对做事时的选择有任何改变。

  次日,薛白与殷亮往城郊巡视水利。

  “少府既是病了,何不多歇养几日?”殷亮玩笑道:“或是因我做事少府不放心?”

  “一点小风寒,不影响。”薛白道:“更不是不放心殷先生,而是开春以来还未下过几场雨,今年恐有些旱情,这几条水渠务必得盯紧了。”

  “是啊。”殷亮道,“好在少府关心农事,早有准备。”

  事都是一直在做,没松懈过的,两人虽有担忧,心里还算是笃定。

  聊了一会儿之后,殷亮开口问了一个别的问题。

  “少府可是快要升迁了?”

  “殷先生如何得知的?”

  “今偃师无事,少府与长安、洛阳之间的书信往来反而变得频繁了。”殷亮道:“何况之前的几个案子既有结果,少府立下功劳,加之人脉广阔,升迁之事当不难猜。”

  薛白没有喜色,反而微有些发愁。

  他到偃师才有了一些成果,希望留下继续巩固一年左右,并且把继任者之事安排妥当。

  殷亮捻着长须等了一会,不见他回答,遂继续道:“少府可在考虑县丞的人选?”

  薛白自己还只是县尉,这问题却好似他能决定县丞人选一般,他却不否认,点了点头。

  “我已向朝廷举荐殷先生为官,但起家官肯定不会是县丞,且没那么快出来。”

  虽没明说,但薛白是想培养殷亮到时候接替他的县尉一职。

  殷亮也是名门出身,是典型的书香门第、仕宦世家。其祖殷仲容乃是武周时有名的书法大家,官至刺史。殷亮本身就有授官的资格,不需要像薛白一样去考进士,只是一直守选不到官职,若得了薛白的举荐,此事当不是问题。

  “少府误会了,我绝不是想替自己谋县丞。”

  薛白道:“那是有适合的人了?”

  殷亮点了点头,说了一个人选给薛白考虑。

  这人叫颜春卿,是颜真卿的堂兄。因殷、颜两家世代通好,颜真卿的母亲便出自殷家,故而殷亮对此人很熟悉。

  颜春卿年纪已经很大了,官途却不是很顺。他十五岁就举明经入仕,为一县主簿,押送流放的犯人时丢失了名册,但他记忆力极好,到地方后背出上千人,无一人出错,但由此可见,他性格中有些狂疏自傲的部分。他之后的经历也可以想到,得罪了不少人,至今还是县尉,但已有了迁为县丞的资历。

  若用此颜春卿,以颜家与殷亮的关系,往后即使薛白调任,有他们联手,当可以控制住偃师。

  唯一的顾虑是颜春卿能否理解、包容他的一些事?虽然可用“安禄山要造反,我们得早做准备”为借口,却也得看此人的眼里容不容沙子。

  薛白原先考虑的人选是元结,但元结其实也不会支持他心底里的野心……眼下除了杜妗这个疯子,本就没有任何人陪薛白一起发疯。

  换言之,薛党之中,本就没有任何有任县丞资历的官员,那与其用杨党人选,不如拉拢一个失意的官员。

  “殷先生也知道,为了编田括户,我有些强硬的手段,不容于唐律。”

  “做事嘛,自该有些手段。”

  “颜公能理解?”

  “少府放心,我既敢推荐,自是有把握的……”

  他们谈着这些,已到了农田边上,开始询问农人田地的情况,担了几桶水浇田,看水渠的位置安排。

  到了四月,正午的太阳已经有一点点晒人了,薛白伤寒未好,被闷得挺难受的。

  虽说希望还能在偃师待上一年,他却已隐隐有了一点可能会离开的预感,能多在田地做一点事便做一点事吧。

  三日后,薛白的伤寒终究是好了。

  哪怕是他假装吸着鼻子,也能让人看出精神不错……借口终是用尽了。

  李十一娘迫不及待地要早点去往王屋山,因此任李腾空、李季兰再依依不舍,也只能离开了。

  “你们何时回长安?”

  “冬月。”李腾空应着,问道:“你呢?”

  经历了这次的事,她与薛白说话时的感觉分明有了不同,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纯粹的朋友。

  “说不好,大概比你迟一些。”薛白道。

  “还有大半年,嗯,别再染上风寒了,别再轻易把衣衫给别人披……”

  能够用来告别的时间其实很短,最后留下的这句话十分混乱,想必李腾空又要懊恼很久。

  下次见面,大概会在长安吧。

  薛白在码头边目送着船只远去,之后在那思忖了许久……直到听到杜五郎的声音。

  “哎,你是来接我的吗?”

  杜五郎与王仪从一艘船上下来,见到薛白还挺惊喜的,迫不及待就絮絮叨叨地说起来。

  “不枉我辛苦跑一趟,替你去当说客。对了,我发现我当说客很有天赋……”

  薛白道:“回县署再说吧。”

  杜五郎有些兴奋,正要说他此行的结果,没想到他这么沉得住气,只好摁捺住,先随着回县署。

  “邢璹答应了?”

  “答应了。”杜五郎道:“偃师县丞的人选,你离任之后县尉的人选,都由你来提,王鉷保证做到。”

  “他们有什么条件?”

  “说是助他对付李林甫,但我看,我们只要实话实说高崇、高尚之事,咬住安禄山,他们也能接受。”

  “依据呢?”

  “我感觉是这样。”

  杜五郎如今竟还会独自揣摩了。

  当然,他也不是毫无根据的。

  “还有,万年县尉已经出阙了,王鉷、邢璹打算推举你,他们说,杨党之中昏碌之辈居多,唯你一定能看清形势,唇亡齿寒之类的,就不用我多复述了,总之是让你回长安去……”

  一叶落而知秋,从这个答复来看,朝堂中的斗争已经日渐激烈了,王鉷、邢璹也在迫切争取杨党的助力。

  借此机会,薛白已经可以轻易地安排人选接替偃师的位置,自己则升迁回长安。

  若要更大的权力,这条升迁之路他是必然要走的。

  唯独没想到会这么快。

  从天宝七载的九月到天宝八载的四月,大半年的时间里,他除掉了一些敌人,争夺了县中的权力。

  若只是来混个资历,其实已经待得够久、做得够多了。

  可若是从为一县百姓做多少事的方面而言,他甚至还没等到过一次收成。

  今年开春便少雨,夏季的干涸如何度过?编田括户时答应过的减免税赋是否会实现?

  长安权斗愈演愈烈,万年县尉之职摆在那里等他回去;偃师的百姓则是沉默着,面朝黄土背朝天。

  又到了需要做选择的时候……

  还是再说说吧,每天更6千字以上是我能力的正常上限,之前也说过,不可能像前两个月那样一直超透支~~在这个前提下,也会有忙的时候,比如最近我在鲁迅文学院学习,白天都有课,我会尽力保持更新,还有三天左右吧,这三天可能不会那么准时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i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i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