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召见首辅_挽明
笔趣阁 > 挽明 > 第90章 召见首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0章 召见首辅

  “蕺山先生和文太常的谏言还是很中肯的,整顿科道这种大事的确不能放在一个人的手中,科道官虽然品阶不高,但是却关系到我大明的吏治,如果科道官品德低劣,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去纠察其他官员。吏部尚书,蕺山先生起复之后当为何职啊?”

  周应秋赶紧出列回道:“启禀陛下,复职后刘启东当为顺天府府尹。”

  朱由检盯着周应秋看了一眼后说道:“蕺山先生道德文章海内闻名,吏部是怎么考虑的,要把蕺山先生安排在顺天府这个俗务官上?”

  周应秋瞠目结舌一时回答不出来,最后只能拜倒请罪说道,最近这些日子,朝廷召回的官员人数太多,他没有一一核查,这是下属文选司郎中拟定的任官名单。

  看着毫无担当的周应秋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下属,本身就对这位尸位素餐的吏部尚书不满的朱由检,顿时发怒道:“到底你是朕的吏部尚书?还是你的下属是吏部尚书?吏部身为六部之首,选贤任能更是重中之重,你身为吏部尚书却被下属摆弄,还想说这不是你的问题?那么,难道是朕的问题吗?”

  朱由检这一发怒,周应秋顿时吓的汗流浃背,不得不脱帽向崇祯请求辞职归乡。

  名义上周应秋掌管着吏部,但是这不过是魏忠贤和崔呈秀推出来的招牌而已。崔呈秀在朝中时,周应秋不过是魏忠贤和崔呈秀两人的橡皮图章罢了。

  魏忠贤和崔呈秀被逐出京城后,吏部官员们根本不理睬这个空头尚书,他们中的一部分直接就倒向了东林党,其他则是采取中立观望。

  顺天府掌控京城,位置不可谓不重要,这种位置朱由检怎么敢交给东林党人。京军、锦衣卫、顺天府就是掌控京城最重要的三个部门,虽然看起来顺天府手上的武力不及前两者,似乎地位较低。

  但不管是京军还是锦衣卫,都不是后世的职业军人,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军户。他们要在北京生活,就免不了要吃穿住行,而这些都是顺天府管理的权力。

  所以顺天府才是真正能控制京城的力量,虽然这个时代的官员还不明白,怎么用行政权力去压制前两者。

  朱由检虽然知道周应秋无能,但他从没想过,这位阉党党羽居然连下属都约束不了,能让下属把刘宗周这位东林领袖推上顺天府府尹的位子。

  朱由检之所以放逐了魏忠贤和崔呈秀,而留下了周应秋这个吏部尚书。一方面是因为吏部尚书的位置过于重要,赶跑了周应秋,他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做这个位置。

  另一方面就是,在当时的状况下,赶跑了周应秋,只会让吏部尚书落在东林党手中。因此朱由检干脆让周应秋先占着这个位置,然后再慢慢寻找合适的人选。

  不过周应秋的无能,让朱由检看到了危险。如果吏部官员已经全部倒向东林党,那么就算他换个主官,一时半会之间也很难打开局面。控制了天下官员升迁的东林党人,完全可以把非东林党官员调出京城,然后架空六部。

  是以朱由检终于对周应秋出手了,周应秋一开口请求辞职,朱由检就同意了。朱由检直接提名了徐光启暂代吏部尚书一职,明代的传统,吏部尚书的任命一向是皇帝的权力,人臣敢有窥窃这个权力的,一定会被言官弹劾。

  如果是以往,最多是内阁提出几个候补人选,以供皇帝挑选而已。但是现在崇祯直接提名了徐光启,就等于连内阁拟名单这步都跳过了,这在程序上就有点瑕疵。

  这点瑕疵让东林党人有所不满,但是徐光启的资历足够担任吏部尚书,且东林党又能趁机赶走周应秋这个阉党大头目,于是朱由检的提名很快就落实下去了。

  交代完了吏部尚书的事之后,朱由检才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了刘宗周和文震孟两人身上,被朱由检这么一打岔,两人的气势已弱。

  崇祯这时才开口对着朝会上的众官说道:“夫子曾经说过:吾日三省吾身。但是我大明的士子,中举做官之后,就抛弃了圣人教诲,不是搜刮民众,就是向上官贿赂,以求调任美职。他们什么时候反省过?

  朕看除了要科道官员平日的纠察弹劾之外,这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要组织官员脱离岗位,重新学习圣人之言。因此朕打算在大学内开辟一个官员进修学校,凡是需要提拔的官员,或是调职的官员,都必须进入学校内进行短时间的学习,要重温圣人之言,不忘中举之前的初心。

  蕺山先生的道德人品都被世人推崇,慎独一说,也正好去去那些官员心中的杂念,我看就由蕺山先生担任这所官员进修学校的校长,这校长的品阶吗?就加礼部尚书头衔好了。

  至于整理科道一事,右副都御史先整理个条务出来,然后蕺山先生、文太常、右副都御史三人表决后,再报给朕知晓好了。有两位道德之士把关,相信应该没有人会质疑,他们两位也会和右副都御史勾结吧?”

  从刘宗周的一个不合时宜的奏章开始,崇祯今天在朝会上似乎相当活跃。

  整理科道官员,撤换吏部尚书,建立一个莫名其妙的官员进修学校,又把蕺山先生、文太常、右副都御史硬生生的凑在了一起。

  不管是黄立极等内阁成员,阉党余孽,还是东林党人,现在都是一头雾水,不知道崇祯到底想要做什么。

  整理东林党控制的科道,可以说崇祯打击东林党人?但是让蕺山先生、文太常两位东林领袖去审核,打击东林党言路的方案,却又显得太过儿戏了。

  撤了吏部尚书周应秋这位阉党大头目,换上了徐光启这位对东林党立场较为中立的学者,看起来似乎对阉党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
  但是崇祯意思是,吏部官员们操纵堂官是以下犯上,坏了规矩。可想而知,徐光启就任之后,这吏部肯定是要清洗一番了。但是吏部的不少官员们,之前已经投奔了东林党了,现在清洗吏部,不等于还是在对付东林党人吗?

  当今日的朝会散去后,退朝的官员队伍中都没有发出往日一般的议论声,今天的官员们走的都很安静。

  黄立极正要穿过会极门,向着文渊阁中的内阁值房走去时,一名太监却候在此处拦住他说道:“黄阁老,陛下有口谕,请阁老去乾清宫一叙。”

  黄立极眼睛打量了一眼这位中年太监,有些狐疑的问道:“陛下是正式宣召吗?”

  “非也,陛下之说请阁老去叙话,并非宣召。请阁老移步。”这位太监只是简单的解释了几句,就弯腰请黄立极动身了。

  一路上黄立极旁敲侧问了几句,想要从这位太监口中了解下崇祯找自己谈什么。然而这位中年太监虽然对黄立极态度极为谦恭,但是却什么都没有告诉黄立极。

  这让黄立极有些惊奇了,他可是知道就在几个月前,这些宫内的太监是什么德行,别说他主动发问,就算是他不问,这些想要讨好他的太监们,也会主动的向他透露皇帝的消息。

  以往皇宫内就像是一个筛子,什么消息都能很快传到宫外有心人的耳中。只要是有些政治野心的文官,都会试图在宫内交好几位太监,因为只有这些和皇帝朝夕相处的人,才能最明白皇帝的喜好。

  而了解了一个皇帝的喜好之后,在去获得皇帝的信任就比较容易了。虽然大明的文官们花了几代人,把皇权关在了京城之内,但是在明代这个皇权已经发展到极致的极权社会,没有了皇帝的授命,文官们就无法获得合法的行政权。

  理论上来说,文官虽然可以用听而不从来抵制皇权下到地方。但是没有皇帝的同意,文官发布任何施政命令都是非法的。所以在现实面前,皇帝和文官集团都必须要互相妥协。

  皇帝愤怒了可以躲在宫内死活不出来,搞消极罢工。但是像大明这样中央集权的国家,皇帝罢工一天,地方上就要乱套了。掌握了大明行政权力的文官们,也不得不向皇帝低头。

  为了某些不必要的冲突,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皇帝的性格和每天的心情,还有皇帝所关注的事务。这也是为什么明代内阁大臣们往往都要结交内侍的原因,因为有现实的需要。

  黄立极在宫内交好魏忠贤,同样是遵从了这个潜规则。没有掌控司礼监的魏忠贤的配合,内阁还能干什么呢?但是东林党人就因此把他打成了阉党,这也就激起了黄立极对东林党人的反击。

  魏忠贤下台后,黄立极在宫内的耳目也就没有了。不过黄立极能理解,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,没有那个皇帝会留用先皇的亲信来负责自己的安危的。

  由于害怕帝位交接时,交接内侍,会引起崇祯的怀疑。所以黄立极这几个月,一直都谨守本分,没有试图再找个宫内太监,了解宫中的情况。

  不过到了今天,他觉得崇祯的疑心应该不会有这么大了,于是想着要探探宫内的消息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i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i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