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_挽明
笔趣阁 > 挽明 > 第70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0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

  御史台和六部给事中的科道官们,鉴于这个奇怪的状况,一个个也不敢出头反驳。只有聊聊无几的几位官员提出,三年义务教育推行全国耗费巨大,如今大明财政实在是入不支出,不如暂缓几年。

  上次朝会被众人攻击的灰头土脸的左副都御史李夔龙,立刻精神饱满的站出来支持了徐光启的提议,并驳斥了几名属下御史阻扰陛下兴学的仁政。

  有了李夔龙带头,几名一向唯他马首是瞻的属下顿时站了出来。朱由检没有给这些还在以眼神交流的官员们机会,极力称赞了徐光启的提议是老成谋国之举。

  “吾常听人说,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今日我大明内忧外患,正应该培养贤材,振兴国家。以教育立国,此正是我大明所需之国策,钱粮不够我们可以慢慢想办法,实在不行就先从两京及东南富裕之地开始实施,待到今后财政宽裕了,再推行全国。

  至于国子监改成大学,这个可以立刻就办。正好内阁几位先生都劝谏朕开设经筵,学习治国之道。朕看也不用开设什么经筵了,朕就当当这个新开设大学的学生,也进入大学学习好了。朝会之后,礼部尚书来宗道、徐光启两人就留下来,和朕谈谈这个大学的章程吧。”

  看着崇祯兴高采烈的赞赏着徐光启的义务教育之策,首辅黄立极感到自己的头有些大了,这位天子虽然聪明,但是个性却非常的跳脱,一点都不像传闻中的老成稳重的性格。

  这把国子监改成大学也就罢了,反正只是换个名字,了不起就是把国子监内的那些老师换成翰林院的学士就是了。但是这三年义务教育,徐子先的用意虽好,可是这大明还能从哪里弄到这么大一笔银子呢?

  黄立极不由抬头看了看身边的户部尚书郭允厚,果然这位大明的财政管家也是一脸摇头苦笑的模样。

  为了把朱由检的注意力从义务教育法上吸引开去,黄立极不得不站出说道:“陛下召徐光启、王徵、李之藻等人及西洋僧人入京,原本是为了以西洋修订历法之方式,校正我大明大统历。臣请设历书局,任徐光启为主事,统管修订新历书一事。”

  其他六部官员听了黄立极的进言后,才仿佛苏醒了过来,纷纷赞同了起来。原本大多数官员并不赞同用西洋法式修订大明历书,但是现在看起来,让徐光启修订历书,总比让他去折腾什么义务教育法好。

  在这王朝末期,大多数官员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混日子,这徐光启又是提议办大学,又是要推行义务教育法的,可见是个不安分的人,早早把他打发出去修订历书,也免得大家难受。

  朱由检以修订历书召徐光启等人进京,不过是幌子而已。到了这个时候,他也不愿意在遮掩下去了。

  他摆手说道:“设什么历书局,这岂不是大材小用。今天大统历不准,究其根本原因,就是昔日计算大统历的方式出现了误差,要想修订大统历,首先要找出计算方式的错误之处。古人云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修订历书之根本,一是数学公式计算的正确性;二是天文现象观察的记录真实性;三是各种观察天文现象的器具误差大小。

  由此可见,修订历书不是坐在房间里翻书计算就完结了。我们不仅要修订大统历的错误,还要能随时发现历书什么时候会出现误差,然后自我完善,这才是最要紧的。

  朕以为应当设置一个专门机构,统一研究自然科学,总结发现的理论知识,并为大明各种用于测量的器具制定统一标准。如此,方是长久之策。”

  黄立极顿时有些心惊肉跳了,这位少年天子的想法实在是跳的太远了。但是他现在却不能随意反对,因为钦天监的工作除了制定历法之外,还有占卜大明国运的职责。

  他身为人臣,总不能反对皇帝想要占卜国运的时候,要求准确一些的提议。虽然圣人曾经说过,敬鬼神而远之。但是天象的灾异变化,是大明文官用来制约皇权的手段。

  作为文官之首,他也不能直接告诉崇祯,这天象示警什么的都是骗骗人的把戏。如此一来,他把大明历史上拿着天象敲打皇帝的前辈们置于何地了,更何况崇祯年少冲动,一旦他真的认为天象变化和皇帝有没有做错事无关,以后还怎么制约他。

  黄立极喃喃不能语言的时候,张瑞图突然出列说道:“陛下之意甚佳,不知陛下打算设立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?这个机构是否归礼部管理呢?”

  张瑞图认为崇祯的提议,大约是少年人的一时冲动,与其盲目的反对,不如把这个新机构纳入到文官的管理之下,则就算是有害也是有限了。

  然而崇祯思考了这么久,才借着今天提出的建议,岂是毫无准备的一时冲动。他只是微微一笑,平静的说道:“这个机构就叫大明科学院,不受六部和内阁管辖。科学院所有研究人员称之为院士,享受六部侍郎待遇,但不设官阶。人员经费由户部支出,研究经费从朕的内库支出。众卿以为如何?”

  张瑞图心里咯噔了一下,他还没想好怎么回话。户部尚书郭允厚的眉头已经舒展开来了,他忙不迭的出列支持道:“陛下此言甚是妥当,如果只是支出人员经费,则户部大约可以勉力支持。然则陛下勿忘今日之承诺,不可再令户部支出其他费用。”

  张瑞图只能朝这位户部尚书瞪眼看着,这位为了省点钱就站到了皇帝那边,实在是太不体面了。

  郭允厚才不在乎张瑞图的目光,这些一直呆在京城翰林院的京官,怎么会了解民间疾苦呢。大明的户部尚书是天下最好做,也是最难做的官职。

  说好做,只要你闭上眼睛,就户部的那点太仓银,还不够大明朝廷半年花销的。说难做,真心想要做点事的人,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之后,才会发现,除了拆东墙补西墙之外,你什么事都干不了。

  郭允厚才上任时,还想着要准备治水。作为一名在水利上颇有建树的专家,他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,就认为大明的水利已经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了,否则北方无水则旱,而南方有水则涝。但是担任了户部尚书之后,他才发现别说治水了,每年户部的银子能维持到下次税收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。

  为了把大明的财政维持下去,他宁可和被称为权阉的魏忠贤交好,也不愿意和东林党人有瓜葛。在郭允厚看来,魏忠贤搜刮的财富,至少还有大半是进入国库的。而那些自诩为清廉的东林党人,身家百万之余,尚不肯为国拔一毛,还要整天抵制国家征收商人的税负,简直就是可笑。

  这些东林党人天天鼓吹,向商人征税就是暴政,是朝廷与民争利。但是商议起向农民征税,他们却是毫不手软的。

  大明朝最奇怪的地方就是,一群年收入不到2、30两的底层人士,负担着整个大明的财政,还有承担官府征发的徭役。而那些年入千万的商人和地主缙绅们,不仅不用负担国税和徭役,还要趁着灾荒之年,从这些农民手中夺取赖以养家糊口的口粮田。

  郭允厚虽然知道大明的弊政在那,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去挑战这个不公道的制度,因为他也是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。上一个挑战缙绅利益的官员,死后被缙绅们攻击,全家被皇帝清算,而他制定的政策也全部付诸流水,只剩下了一个有利于缙绅的,用白银缴纳税收的政策。

  郭允厚虽然想要为大明做点什么,但还没伟大到把自己,甚至是家人都搭进去的地步。他能做的,也就是借着魏忠贤的权势,从哪些东林党人身上搜刮一些钱粮出来,弥补下大明的亏空罢了。

  今日郭允厚之所以愿意站出来支持崇祯,一方面他觉得徐光启提出的义务教育法,对大明是有利的;

  另一方面,前日朝会上,众人把提出修改商税、废除士人及勋贵等优免商税上疏的左副都御史李夔龙,批判的体无完肤时,明明可以袖手旁观的崇祯却跳出来替李夔龙挡下了攻击。这种皇帝为臣下出头,在大明朝还真是少有的事。

  其实应该说是不管是哪个朝代,为了保证皇帝英明神武的名声,基本上都是大臣承担责任,而皇帝事后给予一些补偿罢了。雷霆雨露,皆是君恩嘛。但是朱由检刚登基不久,对上群情汹汹的朝议,不仅没有退缩,还拿帝位和朝臣扛上了。

  崇祯的作为,不仅没有被朝臣视为儿戏,反而让一些文官觉得这位陛下还是蛮不错的,而李夔龙更是对崇祯死心塌地的效忠了。

  郭允厚正是因为如此,才愿意站出来支持皇帝。反正这位陛下有什么事会自己扛,所以不用害怕支持了皇帝,最后在其他文官的攻击下,把他抛出去顶罪。

  其实在郭允厚心中,还有一层隐隐的感觉。现在这个朝堂之上,大家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,自称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都被魏公公给清理出朝堂了。

  真要把这位少年天子给逼急了,他干脆扶植东林党人找大家算旧账,那可真不是什么好事。前日已经拦了一次,今日原本就应该稍稍让步,让崇祯消消火气才对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i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i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